全市首次!濟南市政府發布“1號文件”支持這個領域發展
發布日期:2019-01-09
濟南市經信委黨委書記、主任汲佩德介紹,這是濟南市首次以市政府1號文件發布關于支持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的政策措施,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以制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對于推進我市工業經濟優化升級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市經信委作為政策起草和組織實施的牽頭部門,對標國家發展戰略,從濟南產業發展實際出發,選擇以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為支持的目標和方向,研究制定政策措施。
支持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若干政策》提出,培育壯大市場主體。立足做強做優做大存量,著力引進增量,從支持骨干、培育中小、招大引強三個方面提出細化獎勵措施,涵蓋了對工業企業上規入庫、行業百強、單項冠軍、隱形冠軍、瞪羚企業、專精特新企業以及落戶本地的領先領軍企業的支持措施。
支持集聚發展。主要從支持集聚區建設、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產業鏈延伸合作和軍民融合發展等四個層面提出支持措施。特別是在全國首次提出支持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集聚區一攬子政策,契合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提升產業鏈水平,支持培育和發展新的產業集群”的新要求,也符合省市經濟工作會議大力推進“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的要求。
支持創新發展。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領域的創新是最活躍的創新,依據濟南現有政策,在高端人才、高水平研發機構、高端創新服務平臺、重大關鍵技術突破等方面,進一步優化政策供給。這部分對財政資金的需求量也是最大的,充分體現了對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領域創新的支持。如:在全國率先提出將制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列入高水平研發機構支持范圍,擴大了現有十大千億產業研發平臺的支持范圍;同時針對骨干企業反映的配套不到位問題,提出將國家重大專項配套資金列入財政預算,確保配套資金足額到位。
支持技術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從支持重點技改項目建設、數字化技術改造、制造模式創新、支持工業軟件和首版次軟件開發應用四個方面提出符合技術改造和產業融合發展規律、特點的政策措施。如,在全省首次提出支持企業數字化技術改造,拓展了工業技改的支持范圍,為工業穩投資、促創新、保增長提供了強大的政策支撐。
優化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發展環境
《若干政策》還提出,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按照國家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計劃要求,把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平臺測試驗證環境建設、工業企業內網改造、工業互聯網示范應用等四個方面作為突破口,突出了骨干企業聯合建、產學研單位聯合創、工業內網加快改、示范應用大力推的政策支持導向。
支持試點示范。包括支持新型智慧城市試點示范、鼓勵兩化融合貫標、鼓勵研發和使用首臺(套)高端裝備等3條,涵蓋了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重要的應用領域。
優化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發展環境。包括加大財政資金和金融支持,支持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示范,加大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與保護力度,積極打造高端品牌展會4條,目的是打造有利于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市場主體發展的良好環境。
統籌組織實施。參照先進城市做法設立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發展領導小組,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政策支持體系,鞏固提升我市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發展新優勢。
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汲佩德介紹,近年來,我市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取得長足進步。參照國家測算辦法初步核算,2017年我市先進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約占全市工業的76%以上,數字經濟規模約占全市經濟總量的36%以上,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促進我市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汲佩德表示,對標國家發展戰略,契合濟南產業發展定位和優勢,選擇以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為支持的目標和方向,制定一個兼具指導性、扶持性、激勵性、可操作性于一體的綜合性政策,對于促進我市以制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細化財政激勵 優化獎補措施
記者獲悉,此次政策創新是在深入調研我市產業的基礎上,在充分考慮我市財力實際的基礎上,在充分吸收外地經驗的基礎上的消化吸收再創新。首先,創新軍民融合扶持政策。加大政策獎勵力度,將原來支持軍工“兩證”政策(保密認證、許可認證),升級為支持“四證”(保密認證、許可認證、國軍標認證、名錄認證)一方面培育本地企業,另一方面搶抓承接北京軍民融合資源。同時,在全國率先提出了對軍民融合科研成果轉化的政策,鼓勵“民參軍”“軍轉民”,對每項軍用技術形成產業化的都給予資金的獎勵。其次,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政策創新。按照國家政策導向,從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工業互聯網測試驗證環境建設、工業企業內網改造、工業互聯網示范應用四個方面提出綜合性的政策支持措施。同時,還配套出臺了支持工業APP的政策措施,將其納入到首版次軟件產品的支持范圍,在全國率先提出從銷售、采購兩個層面進行財政補助,有利于發揮我市軟件業優勢,加快推進工業APP軟件的開發、應用和匯集,加快形成基于工業互聯網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第三,創新技改政策。充分銜接山東省近期出臺的《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在全省首次提出支持企業數字化技術改造,圍繞重點技改項目建設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改造優化了一系列支持措施,如將技改財政貼息從原來最高不超過150萬元提高到最高不超過300萬元;對2018年1月1日后完工的技改項目,按企業技術改造后產生的地方新增財力的50%連續3年全部獎補給企業;大力支持“機器換人”、數字車間、數字工廠、智慧園區建設,激發企業技改熱情,為工業穩投資、促創新、保增長提供了強大的政策支撐。
此外,《若干政策》在財政激勵上更細化、獎補上更優化。考慮到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對政策資金需求有范圍廣、規模大、系統性強、融合度高、連續性強的特點。針對這些特點,在制度設計上進行了細化、優化。在細化方面,如:將原來十大千億產業政策支持骨干企業成長壯大條款,在原有4個獎勵檔次【1000億元、100億元、50億元、10億元】基礎上增加了3個檔次【500億元、200億元、30億元】,使獎勵覆蓋企業成長重要節點全過程。在優化方面,如:首次提出對專精特新小微企業、一企一技術企業的支持,政策更加普惠;再如:優化了裝備首臺套獎勵措施,之前是通過首臺(套)重大裝備保險補貼方式,降低用戶風險,增強用戶采購首臺(套)的信心,加快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現在又增加了直接獎勵措施,在操作上更簡便,對加快企業資金周轉,降低企業成本方面更加有力。


參觀預登記
參展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