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燈塔工廠”8家:從負“重”前行到輕身快進
發布日期:2024-11-25
世界經濟論壇公布最新一批“燈塔工廠”名單,22家制造企業加入全球燈塔網絡,13家來自中國,其中山東新入選3家,分別是單一工廠燈塔——海信日立空調系統,端到端燈塔——海爾(膠州)空調,可持續燈塔——青島啤酒。至此,山東累計入選“燈塔工廠”數量達到8家,在全國居于前列,其中青島累計入選燈塔工廠數量達到7家,在國內城市中與蘇州并列全國首位。
“燈塔工廠”由世界經濟論壇和麥肯錫咨詢公司共同組織評選,至今已推出了12批“燈塔工廠”名單共172家,其評判標準包括是否擁有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所有必備特征,具體包括自動化、工業物聯網(IIOT)、數字化、大數據分析、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等內容。
“燈塔工廠”正如它的名字一樣,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工廠”,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全球工業制造業領域智能制造和數字化的最高水平,山東企業入選“燈塔工廠”數量多,意味著山東工業制造業水平得到世界級的承認。
山東的工業制造綜合實力強勁。山東工業制造門類齊全,實力雄厚,是全國唯一一個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的省份,100多種重點產品產量居全國前三位,在化工原料、高端裝備、家用電器制造等領域實力雄厚,其中,紗線、機制紙、輪胎、電解鋁等46種產品居全國首位,芯片、通信基站、手機、計算機和大數據設備等新型制造業進步也很快。
國慶節前夕,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發布兩份榜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山東企業的綜合實力:一是在“2024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中,山東以55家企業數量排名在全國僅次于北京,同時創10年來山東入榜企業數量最高紀錄。二是在“2024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榜單”中,山東以68家入圍企業數量僅次于浙江。
山東在我國企業500強和制造業企業500強榜單中兩個“第二”,都超越山東國內生產總值多年來位列第三的排名,說明山東發展后勁足,是我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無愧于“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的定位。
山東企業不但綜合實力強,而且單項強。工信部今年3月公布第八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名單,山東以237家的企業總量位居全國第一,說明制造業基礎雄厚,產業集群效應明顯。現如今在山東,以單項冠軍為引領,24000余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8000多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00多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創新梯度已然成型。
山東企業“綜合強”“單項強”,意味著山東2018年開始建設的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和2022年8月起開始建設的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開始步入收獲階段,新動能主導經濟發展的新格局正逐步形成。
近幾年,山東按照國家戰略要求,滾石上山、爬坡過坎,著力培育現代優勢產業集群。2023年,山東先后頂格召開加力提速工業經濟、民營經濟、數字經濟、新型工業化等大會。工業經濟在2023年和今年連續兩年成為“頭號工程”, 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為方向,縱深推進先進制造業強省行動,為經濟轉型發展樹立了現代化“新質”標準,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以工業高端化為例,山東以煙臺裕龍島、青島董家口、東營、菏澤東明等產業集聚區為主體,加快打造世界級高端化工產業基地,2023年高端化工營業收入占比超過50%。智能化方面,聚焦冶金、化工、輕工、建材、紡織服裝、機械等六大傳統優勢產業,推進“萬項技改、萬企轉型”,發揮工業互聯網賦能作用,浪潮、華為等數字企業和山東實體經濟深度鏈接,2023年山東全省實施省級企業技術創新項目3202項,今年1月-8月,山東全省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9.5%,很多“粗黑重”的傳統產業實現了全過程數字化精準控制,能耗、原料消耗大幅度減少。
山東不但工業制造實力強勁,而且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山東注重打通生產和消費之間的良性循環,讓農業和工業和服務業相互支撐發展。
山東農業強省建設穩步推進。今年山東夏糧生產實現面積、單產、總產“三增”。從全國排名來看,播種總面積、總產量均居全國第二;面積增量居全國第三、總產增量全國第二;單產居全國第二、夏糧主產省第一。農林牧漁齊頭并進。今年上半年,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359.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9%。山東已經連續多年都是全國第三大產糧省份,蔬菜產量、肉蛋奶總產均居全國第一位,分別約占全國的1/9、1/10;水果產量、水產品總產均居全國第二位,分別約占全國的1/10、1/8,農產品出口連續25年領跑全國,是名副其實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魚簍子”。
服務業發展迅速。2023年,山東三次產業結構為7.1∶39.1∶53.8,第三產業增加值49574.6億元,增長5.8%。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一步經濟工作,市場反映靈敏。會議特別提到“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梁,更好發揮帶動和支柱作用。”作為經濟大省的山東,國慶節前后,市場積極信號明顯增多。
一是樓市復蘇明顯。山東房地產市場顯著回暖。從濟南市住宅網簽數據來看,同比去年國慶節同期,網簽量漲幅近百分之五十。數據對比更能顯示回暖跡象:2024年國慶前四天濟南成交量1115套,銷售成交量同比暴漲300%。在青島,國慶假期前五天,鏈家在貝殼平臺上僅新房的認購數量就達到了600多套。政策環境進一步趨好,10月10日,山東出臺“樓市19條”,涉統一最低首付、降低存量房貸款利率。
二是旅游市場活躍。10月8日,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消息,國慶假期山東重點監測的200家旅游景區,接待游客2608.6萬人次,營業收入1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1%和12.3%;全省15家5A級旅游景區接待游客763.5萬人次,日平均接待游客109.07萬人次,同比增長18.6%。
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主要靠擴大內需,其中樓市和旅游具有指向性意義,二者都具有“消費終端”特征,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點行業。房地產投資不僅會加大上游水泥、鋼材和玻璃等建筑材料的需求,還會帶動下游家電家具等行業的需求,形成龐大的產業鏈和就業市場。旅游業則是世界第一大產業,“人流”帶動“物流”,不但通過私家車、高鐵、飛機等連接生產生活各個場景,還對種植業、養殖業、運輸業、賓館餐飲業、商業具有“一連串”的拉動作用。
旅游業和房地產涉及流通、分配和消費三個環節,都屬于第三產業,二者都以第一和第二產業為基礎,同時為農業生產和工業制造提供了消費出口,其復蘇活躍意味著生產和消費之間實現了良性循環。像山東的鋼鐵、水泥、玻璃在全國領先,建筑業、家具業、家電業在全國也很有名氣,海信、海爾等家電一直執國內家電業之牛耳,因此,房地產業復蘇,對山東經濟發展是重大利好。
轉型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進程中,能源結構顯著優化。6月30日,萊州大型鹽堿灘涂光儲一體化項目一期正式并入電網,山東新能源裝機規模超過10050萬千瓦,歷史性突破1億千瓦大關。至此,山東成為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首個新能源裝機過億的省份,“煤電大省”向“綠”而行邁出里程碑式的關鍵一步。十年來,全省煤電裝機占全省發電裝機的占比持續下降,已從曾經高達80%降至目前的48.7%,煤電正由經濟社會的主體能源向穩定電力系統的“壓艙石”、應對新能源波動的“調節器”角色轉變。
轉型發展也是一項生態工程,政策環境日益成為山東發展的“軟實力”“硬品牌”。山東從政策環境改善做起,重點領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營商環境達到全國一流水平。山東營商環境全國一流,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8部委建設的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可以看到,截至今年10月10日,山東推介項目數562個項目,計劃單列市青島114個項目,數量僅次于安徽;山東總投資額7561.62億元,青島投資額1719.79億元,全國第一。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如今的山東,生產總值已經站上“9萬億”的新臺階,正在向“10萬億”更快臺階邁進。從“粗黑重”到“高精尖”,從“示范”“先行”到“燈塔”標桿,山東現代產業體系逐步建立,發展動能持續轉換升級,綠色低碳發展的體制機制進一步理順,山東發展實現了從負“重”前行到輕身快進的轉變。
2025中國(滄州)管道裝備展覽會將于2025年9月11日-13日,在滄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辦,此次展覽會不單單是對管道技術裝備和產品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推動管道行業發展的重要契機,加快管道行業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為滄州乃至全國的管道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搭建一個供需交流合作的重要展會平臺。


參觀預登記
參展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