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構建起"研發、制作、應用"機器人全產業鏈格局
發布日期:2025-06-27
用“意念”操控無人機起飛、用“意念”打字互動交流……不久前,在眾星云集的山東省機器人大會暨2025智創未來機器人(無人機)夢幻展會上,來自山東的科技“軍團”以顛覆性創新成果,展示了人機協同發展的無限可能。當前,山東省以前瞻眼光謀篇布局,將機器人作為從“制造”向“智造”躍升的強力引擎,出臺《促進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構建起“研發、制造、應用”的全產業鏈格局。
“意念”操控
盡展人機協同無限可能
不久前,在眾星云集的山東省機器人大會暨2025智創未來機器人(無人機)夢幻展會上,記者看到,工作人員頭戴一頂布滿電極的黑色網狀“帽子”,不說話、不動手,身旁的三臺小型無人機便從地面升起,在半空中做著上下、左右、前后翻轉等動作,一套下來行云流水、穩穩當當。而這頗具科幻的場景,即來自腦機接口技術的加持。
“腦機接口就是在人的大腦和外部設備之間建立起傳遞信息的高速公路,無需通過嘴或手就可以控制外部的設備,從而實現‘意念控制’。”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山東分院院長李衛民表示,這項技術目前主要應用于醫療康復領域,肢體障礙患者可以通過“意念”控制下肢外骨骼機器人,通過解讀大腦信號控制外骨骼運動,實現自主行走。漸凍癥患者也可以通過“意念”打字,實現與外界的自主交流。其中“意念”打字平均每分鐘可達20個字符,識別準確率高達92.5%。
這種酷似科幻電影的未來交互的新形態在展區內并非個例。移步至山東優寶特智能機器人展區,“行者泰山”正迎面走來,行走、踏步、跑步、舉手、擺臂……在工作人員的操作下展示著各項動作。“‘行者泰山’機器人有非常聰明的大腦。”優寶特機器人市場總監陳銳告訴記者,該款機器人接入Deep Seek大模型,無論是新聞報道還是情景交流、分析,都能靈活應對。而四足機器人Y30曾載物爬泰山,站立負載最高可達150千克。
“單機”變編隊
消防無人機占半壁江山
隨著EV660重載物流無人機緩緩降落,一場連續15公里、100公斤級運輸測試日前在內蒙古自治區落下帷幕。
“它可以將傳統二維空間的物流運輸模式,上升為三維空間運輸,有效適用于島嶼物資運輸、海上油田偵查特殊地形運輸等。”山東龍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負責人鄭怡培直言,這款無人機是企業前瞻性布局的產品,自2023年起,歷時一年多研發成功。它可在復雜環境下進行高效的物資運輸和配送作業,并能載重200公斤、續航200公里。
此類跨領域結合的創新嘗試,龍翼航空并非首次。十年前,這家位于濟寧高新區的企業曾是一家以植保、測繪為主營業務的小型企業,產品載重不足5公斤。為了拓展市場,企業瞄準復雜滅火環境的無人機技術研發,與北京理工大學、山東大學聯合攻關智能算法,通過優化動力系統提升載重、強化智能算法增強抗風性,讓極端環境精準作業成為可能。
如今,龍翼無人機已從單一機型升級為“偵察+投彈”編隊作戰系統,單次覆蓋火場面積可達500平方米,效率提升5倍以上。其產品線也已拓展至高層消防、物資運輸等12個領域,消防無人機全國市場占有率達50%,滅火彈全國市場占有率達75%以上。更值得關注的是高層消防一體化作戰單元產品,曾在廣東省消防救援總隊組織的實戰拉練中,220米高空噴射滅火能力技驚四座,勇奪桂冠。
機器人+AI
產業正由制造邁向智造
揮動手臂、舒展指關節,輕松識別并抓握物品,完成這一套動作的機器人小珞顯得既輕松又流暢。而“手把手”教學后的智能書法機器人,則可寫書極具人文溫度的墨寶。“目前,我們的柔性協作機器人力控末端的精度能做到1N以內,焊接精度能做到0.4毫米。”珞石(山東)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焊接產品經理郭躍介紹。珞石柔性協作機器人能夠實現全關節力控,6個機械自由度每一個軸都有一個高精度的扭力傳感器,可以準確識別末端受力情況,從而精準控制末端發力。
“通過自主研發,我們將關節力控技術引入工業機器人中。”郭躍直言,實現具備感知能力的力覺控制,就如同機械臂裝上“觸覺神經”,使其能在復雜工況中實現自適應作業。相較于傳統工業機器人,柔性協作機器人具備靈活易用、安全可靠等特點,可實現真正融合意義上的協同作業。企業所研發的CR35系列柔性協作機器人負載能力提升至45千克,作業范圍最大可達2246毫米,拓寬了協作機器人的應用場景。
“AI與機器人技術的深度融合,正在催生新一代生產力范式。”珞石(山東)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焊接行業部客戶總監馬加峰表示,自2023年起,珞石機器人前瞻性地布局“機器人+AI”戰略,通過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術,使機器人具備更強的感知、決策和執行能力,以提升生產線上毫米級乃至微米級的生產工藝,打造真正能解決實際場景問題的具身智能產業化落地方案。
打造集聚區
構建機器人全產業鏈條
無論是珞石,還是龍翼航空,在濟寧,機器人產業已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已經列入36條重要產業鏈之一,而且5年產業年均增長率在20%以上。
“目前,全市機器人產業基本形成以鄒城機器人產業園、高新區智能終端產業園為中心的‘兩園多點’產業集聚格局。”濟寧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產業集群效應初顯,鏈式架構也已形成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三條細分產業鏈。其中,工業機器人產業鏈以珞石智能科技為龍頭,已基本覆蓋上、中、下游,初步構建了整機生產、核心零部件制造、本體制造、系統集成和多應用場景解決方案的產業框架。特種機器人產業鏈在礦山、農業、應急消防等領域占有一定市場。
不僅如此,濟寧市還初步搭建“一網四中心”。“一網”即“天機網——全域機器人(無人機)智慧平臺”,提供機器人交易、維修保養、信息發布等綜合服務。“四中心”即北方機器人(無人機)檢測中心、培訓中心、維保中心、北方(無人機)飛行控制中心,為機器人(無人機)產品提供從檢驗檢測到售后維保,從使用培訓到管理控制全方位服務的產業支撐平臺,構建起整機生產、核心零部件制造、本體制造、系統集成和多應用場景解決方案的全產業鏈條,打造了以工業機器人和無人機為主體的產業集聚區。
為加快整合山東省機器人產業技術與創新資源優勢,實現企業間信息共享、優勢互補,增強企業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促進全省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由珞石(山東)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優寶特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等9家省內機器人行業龍頭企業作為發起單位,成立山東省機器人行業協會,目前協會會員已發展到85家。


參觀預登記
參展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