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產業引領 傳統產業煥新 新興產業發力——從“342”到“433”看槐蔭產業體系優化向“新”布局
發布日期:2025-10-22
明者因時而變,這句蘊含古老智慧的箴言,正深刻鐫刻在槐蔭區產業發展的脈絡之中。近日,槐蔭區產業再次迎來全新的變革升級——由“342”升級為“433”現代化產業體系,即以醫養健康、集成電路、高端數控機床與機器人、專用裝備4大產業為龍頭引領,以汽車消費、文化旅游、商務會展3大產業為特色品牌,以人工智能、生命科學、低空經濟3大產業為未來賽道。這一戰略性調整是槐蔭區以產業布局優化爭取發展主動權的歷史決策,也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槐蔭實踐的魄力與決心。
應時順勢,擘畫產業升級新藍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伴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演進,產業發展的戰略性、引領性作用更為凸顯,未來產業接續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我國新質生產力培育的重要陣地。今年以來,濟南市出臺了《濟南市促進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標志性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建立“鏈長制”工作機制,聚力打造電子信息、空天信息、人工智能等13條標志性產業鏈、34條重點產業鏈,通過“鏈主+配套”模式帶動上下游企業集聚和協同發展。這些都為槐蔭產業體系升級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路徑。
槐蔭產業升級之路,始終與時代同頻、與戰略同向。作為省會中心城區,槐蔭區手握通達八方的交通區位優勢——地處京津冀、長三角、環渤海經濟圈、中原經濟區的戰略交匯點,同時依托濟南西站,這里已逐漸由交通樞紐轉型為經濟樞紐,為產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更值得關注的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強省會戰略等政策紅利的疊加,令槐蔭再次迎來前所未有發展機遇。如何將區位優勢、政策優勢進一步轉化為產業發展的勝勢,需要槐蔭區在產業發展這張答卷上繼續奮筆疾書。
厚積成勢,筑牢產業迭代硬根基
如果說時代浪潮與政策支持為槐蔭產業升級提供了“東風”,那么堅實的產業基礎為這次升級積蓄了“底氣”?!?33”產業體系正是槐蔭區在深刻把握槐蔭區產業發展脈絡與比較優勢前提下的戰略性延續與升級。從“三大主導產業”到“四大龍頭產業”的調整,便是最直觀的證明。
濟南國際醫學中心是槐蔭區醫養健康產業的核心載體,更是這場產業升級的 “主戰場”。新產業體系下,醫養健康產業的龍頭作用得到進一步的強化。近日,兩場關鍵會議相繼召開,為醫學中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濟南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明確全市力量向醫學中心匯聚,從政策、資源等多維度給予支持;緊隨其后,中共槐蔭區第十三屆委員會常委會擴大會議召開,動員全區以“主力軍”姿態,全面掀起醫學中心建設新高潮。在“433”體系框架下,醫學中心正以“高端化、特色化、國際化”為發展坐標,深度踐行“醫產融合”理念,圍繞產業鏈關鍵環節補短板、創新鏈核心技術破難題,在高端醫療服務、高端醫療器械、新一代生物技術、數字醫療等重點領域加速布局。
近年來,依托山東天岳這一全球領先的寬禁帶半導體材料企業,槐蔭區在先進材料產業的發展成果有目共睹。新的產業體系中,槐蔭區將先進材料產業進一步明確為集成電路產業,這一改變是槐蔭區釋放出的通過“鏈主+配套”模式進一步帶動上下游企業集聚和協同發展的強烈信號?!拔覀兩嫌纹髽I有山東力冠、格瑞半導體等,致力于高端半導體專用設備的研發與生產;中游企業有晶芯半導體、用新電子等,專注于射頻微波芯片封測領域;下游企業有元山電子、凱為技術等,其產品覆蓋新能源汽車、光伏發電全功率譜系,性能躋身國際先進水平?!睗匣笔a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王永華介紹,在集成電路產業方面,依托天岳先進這一龍頭企業,槐蔭區集聚了鏈上企業50余家,形成了“材料—裝備—設計—封測—應用”閉環式產業鏈條。
智能制造產業在新的產業體系下進一步的細化為了高端數控機床與機器人、專用裝備兩大產業,這一調整是槐蔭區結合產業基礎、比較優勢與市場需求的戰略選擇,既有利于精準發力、形成集群效應,也便于資源聚焦和差異化競爭。濟南二機床重型壓力機裝配車間和數控機床裝配車間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工人正緊張有序地進行生產。如今已研制出600余種國家首臺(套)產品的濟南二機床,產品遠銷世界67個國家和地區,被譽為“世界三大數控沖壓裝備制造商”之一。作為槐蔭區傳統產業中的代表企業,在新的產業布局中,槐蔭區將充分發揮二機床高端數控機床產業“鏈主”角色,鼓勵支持普雷賽斯、高機工業、光先數控等企業加強市場化布局,打造全國工業母機研發制造增長極。在打造專用裝備產業集群上,槐蔭將支持鼓勵中車山東機車、重汽特種車等企業積極開拓新興市場,以金恒豐、自華智能等企業為基礎,推動增材制造向智能化、自動化發展。
特色賦能,品牌產業煥新消費“西引力”
汽車消費、文化旅游、商務會展三大產業是槐蔭區近年來強勢崛起的特色產業與優勢產業。新體系下,三大產業不僅得以延續,更將通過品牌化、融合化發展實現提質升級,從“特色產業”向“品牌產業”跨越,成為拉動區域消費、支撐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汽車消費產業正從“集聚”向“提質”跨越。“要買車,到槐蔭”的品牌口碑已深入人心。如今,槐蔭區進一步優化汽車消費產業布局,充分挖掘二手車市場消費潛力,不斷培育龍頭企業,持續擴大品牌影響力,推動汽車消費從“規模集聚”向“質量提升”轉型,實現“量”與“質”的同步突破,讓汽車消費產業成為拉動區域消費的“主力軍”。
文化旅游產業則實現從“單點”到“融合”的突破。10月15日—21日,第十八屆中國國際兒童電影展將在槐蔭區舉辦。這次展會是槐蔭區“藝術槐蔭”建設的生動注腳?;笔a區通過打造中央文化區,全面提升“一院四館”、印象濟南·泉世界、濟南方特東方神畫等文旅品牌全國影響力,奏響“這里最槐蔭”文旅品牌樂章。文化產業的加速導入為槐蔭文旅注入了強大動力。轄區企業舜風傳媒構建起全新的傳媒生態鏈。濟南楓糖動漫科技有限公司成為了槐蔭區的動畫制造“夢工廠”……伴隨著農商文旅體產業深度融合,槐蔭區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繁榮。
會展經濟產業正完成從“辦展”到“造城”的升級。今年以來,山東國際會展中心已成功承接舉辦等各類展會活動50余場,接待客流量近180萬人次?;笔a區將充分發揮山東國際會展中心現代化專業場館優勢,推進會展經濟與濟南國際醫學中心、槐蔭經濟開發區協同發展。在第52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山東)博覽會上,濟南國際醫學中心攜手園區眾多企業參展,持續釋放了醫療產學研新高地的“新質”效能?;笔a區還將推進智慧化升級,鼓勵展會運用新技術、新手段,提升會展服務水平?;笔a區聯合山東國際會展中心、京滬會客廳與轄區各大酒店成立槐蔭區會議酒店聯盟。已承接各類醫學類會議150余場,帶動周邊消費約960萬元,預計全年將突破600場次,可帶動周邊消費約3800萬元。會展經濟成為推動產業協同發展、提升區域知名度的重要平臺。
向新謀遠,激活產業騰飛新動能
產業布局如棋局落子,每一步都關乎長遠、牽動全局。謀篇未來,方能贏得長遠,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的背景下,未來產業已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關鍵陣地。“433”產業體系著眼長遠,將人工智能、生命科學、低空經濟三大領域作為未來賽道,全力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為槐蔭區發展搶占先機。
這一布局并非偶然。在此前的“342”產業體系中,槐蔭區已將現代物流、現代金融作為支撐產業重點發展。經過多年培育,兩大產業已形成“物流提速、金融賦能” 的雙輪驅動格局 —— 高效的物流體系為產業發展提供便捷保障,完善的金融服務為企業創新注入資金活水,讓未來產業在槐蔭迅速生根、茁壯成長有了天然優勢。
2020年落戶濟南槐蔭區的山東交控科技有限公司,通過為濟南軌道交通打造“大腦”而聲名鵲起,五載淬煉,這家公司致力于推動“軌道+低空經濟”融合發展,從“地鐵大腦”躍升為“云端引擎”,在齊魯大地擘畫著智慧交通與城市治理的未來圖景?;笔a區將以多元化低空飛行需求為導向,培育鏈主企業,打造千億級低空經濟產業聚集區,讓未來產業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山東開創云計算有限公司的“乘風引擎”展現出強勁活力。通過 AI 測評、AI 建站、AI 視頻等多款智能產品,為企業提供人機交互、內容生產、業務運營等全鏈條 AI + 服務?;笔a區人工智能專班主動作為,積極推動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成果轉化。目前,槐蔭區已新增省級軟件工程中心3家、省級大數據“三優兩重”項目11個,全區軟件業務收入突破 240 億元,人工智能產業生態持續完善。
濟南國際醫學中心正在成為生命科學“創新策源地”。在這里,細胞與基因治療、體外診斷、AI醫療、生物制造、腦機接口、再生醫學等前沿技術將成為醫養健康產業的新賽道,一批生命科學領域的創新企業與科研團隊在此集聚,為生命科學產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未來,槐蔭區將搭建更多創新平臺,推動生命科學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讓生命科學產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力量。
從“342”到“433”,數字變化的背后,產業發展的浪潮奔涌向前,一幅產業興旺、動能充沛、前景廣闊的現代化發展圖景,正在黃河之畔徐徐展開。未來已來,征程萬里風正勁?;笔a區將以“433”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堅實支撐,在強省會建設的賽道上爭當排頭兵,在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持續釋放產業活力,讓中國式現代化槐蔭實踐的發展強音響徹黃河之畔。中國(山東)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簡稱:IEME山東裝備博覽會)是由山東省人民政府和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共同發起主辦的國內重點裝備制造業博覽會。
2026第二十一屆中國(山東)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定于2026年3月14-3月17日在山東國際會展中心舉辦。作為開年首場行業盛會,無限貿易新商機將在本屆展會上涌現,現場將匯聚1000余家行業主流品牌同臺亮相,展示數控機床、激光切割、工業自動化、機器人+應用場景、智能裝備、功能部件等最新技術及產品,80000平方米展示面積,打造山東省高端智能裝備一站式采購對接平臺。


參觀預登記
參展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