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進口依賴,看濟南工業“個性化”機器人如何“大顯身手”
發布日期:2024-12-11
抓取、搬運、切割、焊接……機器人,正在以千萬種形態改變我們的生活,而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人工智能正在改變許多行業的運作和發展,工業機器人就是實現智能制造的重要組成部分。
位于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的山東德晟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晟機器人”)就是一家提供機器人及高端智能裝備、智能數字化車間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企業成立六年來,在全球冶金石油鋼管加工領域,率先研發了智能套管加工生產線,其中接箍預擰機器人、絲扣自動檢測等技術屬全球首創,填補行業空白。

研發探傷檢測數字化生產線
讓產品不良率下降95%,效率提升94%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處于產業鏈關鍵環節,專注細分領域、掌握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突出,德晟機器人就是這樣一家企業。
該企業最近研發的面向鋼管領域的機器人智能探傷檢測數字化生產線,鋼管3D外表面光學檢測設備、鋼管測長及在線超聲波探傷設備、自動貼標機器人三個項目,又一次突破了國內技術瓶頸,正在申請專利。
該試點項目可提升鋼管制造業的智能水平,提升優良率、生產效率、安全性。
“之前檢查鋼管瑕疵,只能通過人工,效率低,且作業安全性不高,現在通過鋼管3D外表面光學檢測設備,鋼管測長及在線超聲波探傷設備,運用自動貼標機器人貼標,產品不良率將下降95%,生產效率提升94%,產量提升20%,工人勞動強度下降90%。”鋼管研發中心工程師陳博說。
據介紹,德晟機器人是國內知名的機器人及高端裝備智能數字化車間技術與服務提供商,國內唯一提供石油套管加工數控成套技術裝備的廠家,擁有“機器人與高端裝備”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川崎機器人北方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等多個研發平臺,還被評為省級“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
研發多款高檔數控機床、機器人
擺脫機床零部件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
據介紹,德晟機器人2018年成立,是一家年輕的企業。企業前身只是山東德華一機床數控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個研發小組,主要為冶金、鋼鐵、石油等行業生產螺紋加工機床。“隨著2016年前后訂單的斷崖式下滑,公司成立了5個研發小組,開始為轉型作準備。”德晟機器人董事長趙勝林介紹,他帶領的研發小組聚焦鋼管加工車間的智能化改造,開始自主研發成套智能裝備、智能生產線,并為智能工廠提供整體解決方案,“以前做加法,現在做乘法。”
企業主導產品智能套管數字化加工生產線在石油鋼管加工領域擁有了18項專利,屬于該領域補短板、填空白產品,其中自主研發的多款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也改變了全國同類產品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
“我們研發的數控機床上的翻轉卡盤,完全可以取代國外進口,讓生產成本降低50%。“趙勝林說,該技術是研發團隊通過兩年不懈努力的結果。
產量市場需求旺盛
企業全年訂單目標7億元
近日,記者在該公司自動化裝配車間內看到,碼垛機器人、清掃機器人、拆捆機器人等成品整齊排列,其為中國重汽研制的推力桿自動化生產線正在進行調試,上料、焊接、裝配等全部由機器人操作。
“到目前我們一直在加班加點趕訂單,今年全年訂單目標7億元,目前排期已經到了年底。”該企業董事長趙勝林說,目前企業生產的機器人以及解決方案產量需求旺盛,與中石油、中石化、中國重汽、比亞迪、泰納瑞斯等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都有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2022年4月,由山東省工信廳牽頭起草的山東省《關于加快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開始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提到,以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為目標,依托關鍵零部件、機器人本體、系統供應商等省內重點企事業單位,推動整零協同發展,打造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產品核心競爭力,山東將持續提升高端供給能力。“到2025年,山東省機器人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工業機器人產量年均增速25%以上。”
“數字經濟時代,隨著5G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工業互聯網賦能智能機器人和高端裝備快速成長,必須擁抱這個時代。”趙勝林表示,下一步,企業也將在更多領域探索工業機器人發展路徑,集合人工智能,AI數據分析,讓更多人才集納進機器人領域。
中國(山東)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簡稱:IEME山東裝備博覽會)是由山東省人民政府和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共同發起主辦的國內重點裝備制造業博覽會。2025第二十屆中國(山東)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定于2025年2月27-3月2日在山東國際會展中心舉辦。作為開年首場行業盛會,無限貿易新商機將在本屆展會上涌現,現場將匯聚1000余家行業主流品牌同臺亮相,展示數控機床、激光切割、工業自動化、機器人+應用場景、智能裝備、功能部件等最新技術及產品,80000平方米展示面積,打造山東省高端智能裝備一站式采購對接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