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英:以不斷創新助力“中國制造”
發布日期:2025-05-30
服務國家戰略需要、立足科技最前沿,成為王傳英擇業時的首要考慮。在他看來,成立于1937年的濟南二機床是國產高端裝備的“破局者”。王傳英也是該公司招聘的第一名博士。
入職之初,為全面了解公司產品類型、技術工藝、生產制造能力等,王傳英用時3年,前往各個車間以及5個不同設計崗位輪崗學習。在他看來,創新必須建立在對產品和技術正確、全面的認知上,了解目前存在的短板和問題,多崗位輪崗是很好的機會。
大型沖壓生產線壓力機主傳動系統疲勞壽命問題,是王傳英入職后承擔的第一個課題。
王傳英說,傳動系統的疲勞壽命是指傳動系統的可靠性,能否長時間穩定運行。這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與結構設計、材料、加工精度等多種因素有關。最初,團隊并不清楚根本原因是什么。
為找出原因所在,2017年開始,王傳英帶隊先后走訪20多家用戶,現場考察調研120多臺產品設備,通過采集的大數據對所有因素進行影響程度分析。同時他們學習國際上幾乎所有相關文獻資料,組織100余次技術討論會,一步步分析確定根本原因,并加以改進,之后再前往現場驗證措施的可靠性。
為得到準確數據,面對每臺壓力機,王傳英都會帶頭穿著防油衣進入溫度50℃以上的傳動箱內進行檢查,搜集數據。
經過堅持不懈的究根溯源、攻堅克難,2023年年底,壓力機主傳動系統疲勞壽命問題由王傳英帶隊成功突破結題,該項成果獲濟南二機床科技進步特等獎。經過驗證,依托新解決方案,壓力機主傳動系統使用壽命延長5年以上,較之前提升30%,能大幅提升設備質量,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推動行業技術升級。
在王傳英看來,科研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持久戰,要以世界科技前沿為靶心,持續突破創新,才能推動我國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
在行業內,生產效率被視為衡量大型沖壓生產線技術水平的關鍵參數。“當時,沖壓生產線節拍最高做到了18次/分鐘,也就是一分鐘生產18個零件。”王傳英說,若要進一步提高效率,需要研發新型的專用送料機器人以及控制算法。
“機器人速度高、負載大、振動大,所以需要設計新的構型,研發新的規劃算法,使機器人在高速大負載下穩定運行。”王傳英表示。
對此,濟南二機床聯合天津大學共同開發機器人構型。天津大學根據技術需求設計機器人構型,王傳英團隊負責工程圖設計、算法開發和廠內測試。
最終,由王傳英主持開發的沖壓專用協作機器人將沖壓生產線生產節拍突破至20次/分鐘,比行業最高水平提升2次/分鐘,進一步提高了汽車制造效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此外,由王傳英帶領團隊研發的全國首條氫燃料電池極板沖壓生產線,實現了燃料電池極板由人工生產向全自動生產轉變,生產效率由6次/分鐘提高至10次/分鐘,填補了行業空白。
如今,新一代大型沖壓生產線徹底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已裝備國內多家新能源汽車主機廠,有力推動我國汽車制造業迭代升級。同時,相關產品還銷往美國、加拿大、匈牙利等國。
為獲得豐富的現場實踐經驗,2023年,王傳英率隊赴土耳其為海外用戶安裝調試大型沖壓生產線,22天完成吊裝、105天完成調試,刷新了我國高端沖壓裝備海外安裝調試紀錄,讓世界見證了中國制造速度。
一路走來,王傳英團隊先后攻克40余項關鍵性技術難題,研發伺服包邊壓力機、鋼鋁混合落料線等10余個國內首臺套產品,創造多項行業第一。
2022年,濟南二機床成功重組金屬成形高端裝備與先進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王傳英擔任實驗室副主任。其中,人才培養和產學研合作是實驗室重點工作內容之一。
對此,王傳英積極促成公司與高校強強聯合,“對企業而言,能借助高校科研資源突破技術瓶頸,實現產品迭代升級,提升競爭力。同時,高校學生經企業實踐鍛煉,畢業后能更快適應崗位,為企業儲備專業人才”。
如今,濟南二機床已與清華大學等多所國內高校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并招引近百名博士、碩士入職公司,成立研發團隊,開展國際前沿技術開發工作。
作為山東大學的一名產業導師,王傳英還將最新的產業知識和實踐經驗帶入課堂,將基礎研究成果從實驗室搬上生產線,讓高校學子真切觸摸我國產業發展的脈搏。
今年“五四”青年節前夕,王傳英獲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對此,他深感自豪,“未來,我將帶領研發人員持續加大高端數控機床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致力于打造具有國際一流競爭力的智能裝備制造企業,為建設制造強國、科技強國貢獻青春力量”。
2026第二十一屆中國(山東)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定于2026年3月14日-3月17日在濟南市山東國際會展中心舉辦。作為開年首場行業盛會,無限貿易新商機將在本屆展會上涌現,現場將匯聚1000余家行業主流品牌同臺亮相,展示數控機床、激光切割、工業自動化、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功能部件等最新技術及產品,80000平方米展示面積,打造山東省高端智能裝備一站式采購對接平臺。


參觀預登記
參展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