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工業經濟“頭號工程”」濟南:汽車產業“鏈”上聚能
發布日期:2025-06-26
濟南把汽車產業作為推進工業經濟“頭號工程”的主攻方向之一,依托中國重汽、比亞迪、吉利等龍頭企業的帶動,提高本地產業配套率,促進汽車制造業擴容提質。

在中國重汽濟南萊蕪工廠,300多臺卡車同步生產,竟包含一百多種配置。它們在同一條智能生產線上進行制造,能夠完成這些工作,有一個關鍵人物——刁統武。他從業二十余年,新車型的駕駛室數據建模與工藝優化,都由他帶領團隊完成,確保各種配置在智能生產線上并行不悖。他向記者解釋新車型的生產挑戰:“看這個黃色的是我們新增的一款車,結構上有變化,但我要保證它在現有夾具上準確定位。因此必須改進設備,讓新老車型共線生產,這導致系統越來越復雜,后期改造難度也持續增加。”
裝備升級不僅需要技術攻堅,更面臨效率與能耗的博弈。山東重工中國重汽制造工程部生產數據工程業務主管李亞飛坦言行業現狀:“當前重卡行業競爭非常激烈,用戶個性化和高端化需求劇增,迫使產線頻繁換產,造成大量能耗損失。”
為破解這一難題,濟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汽車產業處處長史洪濤介紹了產業鏈布局策略:“我們通過構建龍頭企業需求清單,引導配套企業深度參與整車開發、工藝創新和先進制造。”據其透露,濟南已成功招引弗迪電池、博世、斯凱孚等國內外知名零部件企業落戶,同時常態化開展供需對接活動,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這一機制讓重汽的節能需求精準匹配本地資源。山東重工中國重汽制造工程部能源動力業務主管鄢旭鋒說道:“今年規劃了79項節能方案,包括高效永磁電機、換熱設施改造等,帶動22家本地配套企業融入我們的綠色供應鏈體系。僅1到4月就實現降本540萬元。”

2024年,濟南市汽車制造業營業收入增速達到14%;汽車制造業占全市規上工業的比重達到16.4%,較2022年提高7.8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產業全年產量突破50萬輛,汽車產業逐步成為濟南市第一支柱產業。
面向未來,濟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魏斌描繪了發展藍圖:“按照‘緊盯前沿、龍頭牽引、創新培育、打造生態、沿鏈謀劃、集群發展’的思路,加大項目推進和政策支持力度,推動汽車產業全系列、全鏈條發展。商用車領域,進一步鞏固重卡優勢,做優做強品牌;乘用車領域,進一步擴大產能規模,優化產品矩陣;汽車零部件領域,加快補齊短板,提升配套能力,同時,前瞻布局智能網聯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搶占未來汽車產業制高點,著力打造具有全國競爭力的汽車產業高地,力爭到2027年,全市汽車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
2026第二十一屆中國(山東)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定于2026年3月14日-3月17日在濟南市山東國際會展中心舉辦。作為開年首場行業盛會,無限貿易新商機將在本屆展會上涌現,現場將匯聚1000余家行業主流品牌同臺亮相,展示數控機床、激光切割、工業自動化、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功能部件等最新技術及產品,80000平方米展示面積,打造山東省高端智能裝備一站式采購對接平臺。


參觀預登記
參展申請